Abstract: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用于先天性心脏病(CHD)患儿介入手术麻醉的效果.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.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20 年12 月至2021 年12 月收治的CHD患儿60 例,择期行心脏造影介入诊疗术.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 3 组,每组 20 例.患儿进入导管室后,静脉滴注1%丙泊酚2 mg/kg,同时静脉滴注0.01 mg/kg的阿托品,患儿入睡后,L组予静脉匀速滴注艾司氯胺酮0.4 mg/kg,M组予静脉匀速滴注艾司氯胺酮0.5 mg/kg,H组予静脉匀速滴注艾司氯胺酮0.6 mg/kg,之后持续静脉泵注1%丙泊酚4~6 mg/(kg·h),鼻导管进行吸氧(3 L/min).记录患儿性别、年龄、体质量、手术时间、麻醉维持时间、术中追加丙泊酚次数、苏醒时间.记录患儿给药前(T0)、给药后入睡时(T1)、穿刺时(T2)、苏醒时(T3)的心率、平均动脉压(MAP)和指尖脉搏血氧饱和度(SpO2).结果 3 组性别、年龄、体质量、手术时间、麻醉维持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(均P>0.05).H组苏醒时间长于L组,术中追加丙泊酚次数少于L组和M组[1.0(0,1.0)次比2.0(1.0,2.5)、1.0(1.0,2.0)次],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(均P<0.05).L组、M组T1~T3 时点心率、SpO2 均高于本组T0 时点,H组T1、T2 时点心率、T1~T3 时点SpO2 均高于本组T0 时点,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(均P<0.05).3 组各时点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(均P>0.05),且都在临床正常范围内.T3 时点L组、M组、H组SpO2 呈降低趋势[(99.8±0.4)%、(98.8±1.4)%、(98.6±0.4)%](P<0.05).结论 在CHD患儿介入手术中,0.6 mg/kg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安全有效.